年鉴简介: |
时光飞度,转眼间岁末将至。《中国人口年鉴》2017卷携着编辑部各位同仁对读者的良好
祝愿,如约与大家见面了,
《中国人口年鉴》始终秉承“收录广泛、资料浓缩、信息密集、内容权威”的原则,以全
面、客观、翔实地反映中国人口及相关各项事业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狀况为已
任,继续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中国人口年鉴》2016 卷设7篇: 1.文献选载,2.概况,3.专论,4.大事记。5.附录,
6.数据,7.索引。
1.文献选载。该篇由“人口与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和“教育和公共卫生”三个
部分组成。辑选了2016年度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报告,以及有关人口,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各部分文献篇目以发表时
间为序。为增加内容的时效性,辑入了2017年1月1日至4月30日之间已发表或已公布的部
分文献。
2.概况。该篇所收录的文章均由国家主管部门或权威人士撰写,内容的权威性具有可靠的
保证,基本上涵盖了2016年度与人口发展相关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概况。
3.专论。该篇一直是本年鉴最具特色的重点篇目,由“专文”和“学术研究综述”两部
分组成。
“专文”部分的5篇文章,内容均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就
业发展研究》一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模及其对中国就业发展的影
响,研究指出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正以全新的形式创造就业机会,推动
就业结构变化,但同时带来就业市场内不公平程度的加深,新一轮技术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体力
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技能工人与非技能工人、单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之间的差距。《我国城
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研究》一文,对2016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化状况、
结构性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就业人员工资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
发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仍然在不断提高,但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非私营单位和
私营单位的增长速度均有所下降;工资水平在行业和地区层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不同岗位的工
资差异在各行业、地区间具有相似特点。工资水平越高的岗位,其在行业和地区间差异特征越
明显;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差异的解释力在下降,行业竞争不充分因素对行业工资水平差异依然
有明显影响,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解释性持续增强。《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实践经验及
对我国的启示》一文,利用大量翔实数据分析了日本老龄化的严峻程度及其对日本社会经济产
生的影响,梳理了日本政府及民间机构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和实践经验,进而
提出我国需努力的方向。《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一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
目调查2007年、2013 年数据,分析了2007- 2013年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并
讨论了影响农民工成为自我雇佣者以及职业向.上流动的决定因素。总体来看,我国农民工的就
业结构有所优化,“雇主招工”和“政府安排或职介”在农民工工作获取中的作用增强,自雇
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工作时间的超时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这对于促
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镇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我国留守中妻子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研究》一
文,利用多次人口普查和相关调查数据,对我国留守妻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她们面
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建立健全留守妻子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学术研究综述” 收录了《中国人口学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2016)《劳动经济 学学科研究
进展》《新时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3篇文章。《中国人口学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2016》对201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梳理,使读者得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人口学研
究发展的全貌。《劳动经济学学科研究进展》从“就业与经济增长”“工资与收入分配”“福利
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四个方面梳理了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发
展方向和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新时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劳动关系
的特点、发展趋势、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劳动力市场改革、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及管理、
劳动争议的产生与处理、劳动收入及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关系满意度等主
题,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劳动关系学科发展动态及主要观点,并探讨了中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
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口年鉴》2017卷删除了原有的“文摘”选编内容。自2017年始,
编辑部将人口与劳动经济学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做了详细的摘编处理,并汇编成书籍出版,目
前已出版两期《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文摘》,有需要的读者可参考借鉴。
4.大事记。该篇记录了2016年发生的与中国人口发展相关的事件,为读者把握中国人口
发展提供时间序列上的清晰脉絡。
5.附录。该篇由“会议综述”和“会议动态”两部分组成。
6.数据。该篇在本书中所占篇幅最大,其目的在于为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一个比较平
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其中,中国数据部分包括“行政区划”“人口数、户
数和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构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险”“人民生
活水平”“公共卫生健康与计划生育”“教育状况”和“残疾人状况”方面的数据,以及台湾
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的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
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世界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暑发行的Human Derelopment
Report,受该报告发布推迟的影响,《中国人口年鉴》2017 卷中暂缺世界人口数据。
7.本书所在文章、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
区,以及服现役人员。
8.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除在卷首列“目录”外。还在卷尾编有“索引”。 |